
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线战场上,莫斯科、斯大林格勒、库尔斯克等地的战斗赫赫有名,象征着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战斗和最辉煌的胜利。然而,在这些光辉背后,却有一个长期被忽视的血腥战场,那就是勒热夫。从1942年到1943年,苏军与德军在这个不起眼的突出部展开了一系列残酷的战斗,战场几乎成了一个“绞肉机”。
战斗的规模令人震惊:苏联军队投入了近190万兵力围攻德军约20万的部队,而最终付出的代价却是超过110万的伤亡。这几乎是10倍兵力的对换,造成了无法想象的惨烈局面。虽然德军在战术上看似取得了胜利,但幸存的德军士兵谈起勒热夫时,依然心生恐惧。这场本应是胜利的战斗,为德军带来了深深的心理阴影。那么,为什么一场“胜利”会给胜利者带来如此巨大的恐惧感?
展开剩余78%要理解勒热夫的残酷,首先要知道它在地图上的位置。1941年末,德军在莫斯科附近遭遇重创,被迫撤退。但德军第9集团军坚守的勒热夫突出部,恰恰位于莫斯科以西约200公里的地方。这个突出部像一把指向苏联心脏的“毒匕首”,随时威胁着莫斯科的安全。更重要的是,它吸引并牵制了大量苏军预备队,使得这些兵力无法投放到其他更关键的战场。
斯大林意识到,必须拔掉这个“钉子”,以确保莫斯科的安全,因此把消除勒热夫突出部作为了1942年初的战略重任。从1942年春天开始,苏军接连发起进攻,但每一次都被德军坚固的防线挡住,伤亡惨重。
直到1942年11月,斯大林决定最后一搏,他将自己的“救火队长”朱可夫元帅派来,指挥一场名为“火星行动”的大规模进攻。这一行动的目标不仅仅是勒热夫,而是要配合斯大林格勒的“天王星行动”形成南北夹击,摧毁德军的两大主力集团,改变战局。在斯大林的计划中,“火星行动”的优先级甚至高于“天王星行动”。
然而,朱可夫和他的百万大军在勒热夫遇到了最强大的对手——德国陆军第9集团军的指挥官瓦尔特·莫德尔元帅。莫德尔被称为“元首的消防员”,是德军中最擅长防守的将领。精力充沛的他,将勒热夫打造成一个由无数碉堡、雷区、反坦克壕、铁丝网和火力点构成的“钢铁堡垒”。他不仅亲自指挥部队,还常常乘坐侦察机巡视战场,哪里有危机,哪里就有他。
“火星行动”一开始,苏军便陷入了困境。泥泞、沼泽和漫天大雪使得进攻更加艰难,士兵们一次又一次冲向德军的炮火和机枪阵地。每一次苏军冲锋,都会有大批士兵倒下。而德军士兵则在日记中写道:“我们不需要瞄准,只需不停地开火……俄国人像潮水一样涌上来,倒下又起来,倒下又起来……我们不知道,明天,他们是否还会来。”
这股无尽的敌人潮,不仅令德军士兵感到麻木,也让他们逐渐陷入恐惧。从最初的兴奋到最终的心理崩溃,德军的“阴影”就在此刻开始积聚。“火星行动”最终以惨败告终,朱可夫的威名也因此蒙上了阴影。
然而,从更大的战略视角来看,这场失败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。当朱可夫和他的百万大军与德军死磕时,南方的斯大林格勒战场,德军第6集团军正陷入重重包围,形势岌岌可危。希特勒曾多次命令中央集团军群调兵增援斯大林格勒,但每一次都因为“朱可夫正在进攻勒热夫”这一不可忽视的理由而无法实现。勒热夫的突出部牵制了德军最精锐的中央集团军群,使得德军无暇顾及南方的危局。苏军用自己巨大的牺牲,换取了宝贵的时间,为斯大林格勒的胜利奠定了基础。
1943年3月,随着斯大林格勒的胜利,德军的战略预备队几乎耗尽。为了避免被苏军包围,希特勒最终下令撤离勒热夫。数十万德军士兵的生命换来了长达15个月的坚守,但最终也未能守住这片土地。苏联终于以血的代价,达成了战略目标。
苏联诗人特瓦尔多夫斯基为那些在勒热夫阵亡的士兵写下诗句:“我阵亡在勒热夫附近,在无名的沼泽中……我没有听到胜利的炮响,只能在黑暗中感受着那最后的绚烂。”直到2020年,普京亲自主持了纪念碑的揭幕,这座高25米的苏军士兵纪念碑,象征着无数英雄的牺牲和他们换来的最终胜利。
这场被遗忘的战役,虽然战术上是一次灾难,但它在战略上却是苏联最终胜利的基石,血与火的代价,成就了未来的辉煌。
发布于:天津市旺源配资-旺源配资官网-正规股票配资网站-配资交易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